欢迎来到中国骨龄与生长发育网!
.
.
人生,在未来中闪光——记河北省石家庄展望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骨龄专家邵伟东
来源: | 作者:prod78c67 | 发布时间: 2012-03-31 | 9412 次浏览 | 分享到:

邵伟东——一位专门研究骨龄评测、身高预测和应用的知名专家。

    骨龄即骨骼发育成熟年龄。由于人体的高度是由骨骼决定的,因此可以通过测骨龄和测骨龄时的身高来预测儿童青少年成年后的身高。
  骨骼发育受遗传、营养、代谢、内分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根据受测人的骨龄提前或落后的程度,结合身高、体重、父母身高、预测身高、营养史、膳食营养结构、疾病史和其它临床检查对影响生长发育的障碍、疾病进行病因筛查和辅助诊断。定期监测骨龄、预测身高可以量化的评估病情的发展趋势和对未来身高的损害程度或干预、治疗的效果及未来身高的改善情况。
  石家庄展望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技术研究,相关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的科技型企业。公司主要研发人员曾在国家大型科研机构长期从事相关研究工作。总经理兼技术总监邵伟东不仅在1984年就将TWII骨发育评价技术应用与我国儿童骨发育评价标准的制定工作, 1988年就创造性地发明了“CHN骨发育评价标准计算方法”,并成功地将该方法应用于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项目“中国人骨发育研究”。与其他研究人员共同制定了《中国人手腕部骨发育标准CHN法》,出版了有广泛影响的专著“中国人骨成熟度标准及应用”。此成果获得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从1990年开始,邵伟东主持开发的骨龄应用和身高预测软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不断升级,至今已经有五个版本。被广泛应用于体育选材、儿童生长发育咨询、司法年龄鉴定和儿童生长发育疾病诊断及治疗监测。

术业有专攻

  偶然的机遇,潜心专攻数学的他开始研究骨龄评测技术。1984年邵伟东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省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工作。出人的智慧加上他不耻下问,在组织的关心和同事们的帮助下,邵伟东不仅很快就掌握了微型计算机操作和编程技术,而且一年后就成为了一名普及与推广相关技术的业务骨干。然而他更渴望成为一名从事应用数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85年底他迎来了小试牛刀的机遇。在同事常春生的介绍下,邵伟东得知河北省体育科研所正在制定河北省青少年儿童骨龄标准。当时,他们已经完成了样本采集和骨骼发育成熟指标的评定工作,但对接下来要做的骨发育成熟分值计算和计算成熟分与骨龄的对照关系束手无策,此前他们已经向两所大学的多个数学教授求教,但这些从事数学基础研究和教学的数学专家没能给他们带来希望。于是,邵伟东欣然接手。

严谨的科研态度,造就一流的科研成果

  邵伟东以积极、科学、扎实、严谨的工作热情潜心投入我国儿童骨龄标准研究工作。从事应用数学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还需要对应用的学科、专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并且能从待解决的问题中提炼出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并计算出结果。为了弄懂骨龄标准的含义,邵伟东翻阅了大量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不断学习,及时地为河北省体科所提供了满意的结果。并获得了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时年他仅23岁。因此,邵伟东也成为河北省科学院获此殊荣的最年轻的科技工作者。
  1987年邵伟东承担了国家体委“奥运金牌战略”重点攻关计划“中国人骨发育研究”课题的数据处理工作。其间对骨骼发育的过程、骨发育成熟指征的生物学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由于对骨发育过程和成熟指征有了更多的了解,他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将经典的TW2法中采用的“分类特征方差和极小化”成熟分计算方法,改进为“分类特征方差和极小化——迭代法”,首次用数学方法确定了手腕部骨龄评测中各个参照骨的权重,据此发现并祛除了TW20方法中正常变异较大的6块骨骼,结果不仅使评测方法大大简化,而且评测结果更准确、一致性更高。这一创新性地改进受到了课题组顾问、知名放射学专家、骨龄百分计数法的创造者李果珍教授的高度赞扬:“这一数学方法证明了我的临床经验。”同时,这一方法的改进也受到了鉴定委员会主任、著名的儿少卫生专家叶恭绍教授及所有鉴定专家的高度评价。
  1995年邵伟东与他人合作出版了专著“中国人骨发育成熟度评价标准及应用”。1998年,他的突出成果《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被国家科技部授予科技进步三等奖。此项成果不仅在体育选材中备受重视,还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儿少卫生研究、生长发育研究、儿科临床、儿童保健和公安刑侦和司法鉴定的法医实践中。

为了祖国的未来,把责任扛在肩上

  积极热情、吃苦耐劳、严肃认真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为人热情,工作上积极主动,不仅大家都喜欢和他合作,知名的专家、 学者对他也是有问必答,使他能够很快的学到他所需要的知识。邵伟东秉持着一贯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严肃认真则是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在制定《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时,他坚持请从国防科工委转业回来的电传员录入数据。为了保证所有数据准确无误,他又要求将全部3万多个样本近百万数据全部打印出来,组织课题组成员逐一核对,以保证数据绝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由于计算一遍数据需要大量时间,为了保证数据精确不出现纰漏,邵伟东身体力行,除了吃饭,他就一直待在机房里守着。夏天天气闷热,晚上蚊子也很多,实在撑不住的时候,他就在地板上铺张凉席稍稍休息一下,稍事休息,起来继续工作,就这样,他一坚持就是一个月。2003年他受邀作为主研人员参加一项某部委的儿童骨发育调查,其间他发现采样质量出现问题,及时向主管单位反映,但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他毅然辞去了该课题的全部工作。他常说:“对一项工作,要不不做,要不做好。别人在科研、学术上弄虚做假我管不了,但我个人坚决不允许在自己工作中出现虚假数据。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结论负责,还要对预期的应用负责,一旦不实的数据、结论被应用于儿保、儿科临床和刑侦、司法实践,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
  邵伟东将《中国人骨发育标准CHN法》的社会效益最大化是作为自己的职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并在转化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是党和政府对广大科研人员的期望。
  1989年底,在《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进入试用、总结阶段时,邵伟东就非常重视成果的应用,及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程序以提高评测骨龄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后又跟踪计算机主流操作系统的升级陆续开发了3个版本的骨龄评测程序。

爱心永恒,创新无止境

  2004年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在科研事业单位改制时毅然创办石家庄展望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专心从事骨龄评测、身高预测的技术研究和相关应用研究。
  从2000年起,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治疗性早熟和矮小药物的引进,一些国内知名医院率先开设了生长发育门诊或儿科内分泌门诊,为骨龄评测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空间。但评测软件只是技术的载体,真正掌握好技术离不开系统、严格的技术培训。他不仅多次组织培训班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还考虑到一线应用人员工作过于繁忙,经费紧张,多次被应邀到全国各省市的引进单位讲授骨龄评测和应用技术,2006年7月赴北京市首都儿科研究所,2008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9年4月在西安西京医院,2010年6月在山东省立医院,2010年9月在济南齐鲁儿童医院……他不仅重视对知名三级甲等医院的技术培训,还顶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赴黑龙江绥芬河市妇幼保健院,冒着39度高温酷暑赴重庆市璧山县妇幼保健院等较为偏远的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讲授评测技术。他常说:“偏远的基层医疗保健机构更需要先进技术,我们更应该重视,因为基层医院面对的儿童更多,他们对我国人口素质的影响因素更大。”近几年他已经累计培训临床医生、放射医师和法医100多人,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行业内的骨龄的评测、鉴定专家。
  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完善。为了满足不同行业、专业的应用需求,他身体力行,亲自去全国多省市拜访了十几位国内知名儿童生长发育专家和儿科临床、儿童保健专家,请教和研究相关学术问题。在虚心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亲自主持设计了适合体育选材应用的选材版,适合基层儿科门诊和儿保门诊筛查使用的标准版,适合儿童生长发育门诊使用的临床专家版和适用于公安、司法骨龄鉴定和年龄推断的法医版骨龄评测软件。目前该系列“中国人骨龄评定应用软件”已在北京大学儿少卫生研究所、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山大学法医学教研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质监测中心等几十家科研、教学单位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山东省省立医院、山东齐鲁儿童医院等近百家临床医院和数十家公安、司法单位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更好的了解实际应用情况,邵伟东以知名专家为后盾开展了生长发育咨询和就医指导工作。通过跟踪评测全国各地患者的骨龄、预测身高服务,他累计得到了各地专家的600多个病例,不仅丰富了对生长发育疾病的认识,也进一步了解了骨龄评测、身高预测的价值和目前存在的不足,为以后工作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经过长期的跟踪观察和对原有采样数据的进一步挖掘,2007年初他研制了更加准确的身高预测模型和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在经过数年的跟踪和追溯验证,这些成果已经应用于新一版的骨龄评定应用程序。更加实用的中国人骨龄评定应用程序即将得到更广泛、方便的应用,必将极大的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并通过他们惠及更多的儿童和家庭。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邵伟东认为通过骨龄评测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是一项评测过去预测未来的工作,因此,他给他创办的实体起名石家庄展望未来科技有限公司。邵伟东在谈到他未来的工作设想时说:“经过这些年的了解,发现我国很多儿科临床医生对生长发育障碍和疾病的了解还有很多不足,尤其是工作在基层的儿科临床医生和儿保医生。一方面,面对庞大的儿童群体,另一方面,又面临设备不足和经验不足的问题。开发带有一定智能的骨龄评测和生长发育障碍、疾病辅助筛查程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编写一本适合基层医务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及部分家长学习的专业和科普相结合的书籍也已经在筹划之中,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果能助推我国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 柴晶晶

 

.
.